安石在荷兰“速冻”,让闻泰科技惊讶
![]()
在全球化的征程中,中国科技企业如何应对开放与封闭的博弈,如何在坚守科技初心的同时规避地缘政治风险,将是所有中国科技领袖必须回答的时代尺度。文/每日经济 荷兰首都奈梅亨,每年十月潮湿多雨,时不时刮起西北风,提醒路人这里是寒冷的北欧。但比天气更残酷的是,荷兰已经成为减缓全球化进程的黑手。 10月12日,闻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闻泰科技)公告称,荷兰政府于9月30日发布命令,冻结闻泰科技控股子公司Nexperia,并对资产、知识产权等进行调整,期限一年。与此同时,荷兰公司法院立即采取了多项紧急措施,包括暂停张学政作为安世半导体首席执行官的职责和权力。阿姆斯特丹上诉法院的判决显示,香港钰成控股持有的闻泰科技股份(仅保留1股)被置于第三方托管,并空降一名具有决定性投票权的外籍非执行董事进入管理层。闻泰科技暂时失去了Nexperia Semiconductor Holdings所享有的股东权利(如管理权和投票权),公司对Nexperia的控制权暂时受到限制。公司作为股东的经济收益权利将不受影响。作为一家起源于1920年代飞利浦真空管业务的老牌公司,Nexperia是当今全球最大的二极管和晶体管制造商,其产品广泛应用于欧洲汽车和消费电子行业。其中,公司小型二极管、晶体管出货量位居全球第一在ESD保护器件中排名第一,在小型MOSFET中排名第一,在汽车级MOSFET中排名第二。 2019年,闻泰科技斥资268亿元收购安世半导体作为主营业务。过去五年为荷兰企业所得税贡献了1.3亿欧元,支撑了该公司1000亿市值的一半。突如其来的“急冻”震惊了中国企业界,也给世界贸易敲响了警钟——开创了欧洲以“供应链安全”干预中资企业的先例,加速了全球半导体产业链的区域调整。这可能导致大众、宝马等车企芯片供应紧张,现货市场价格波动超过30%;而Nexperia(中国)则出现产品供应短缺的情况。资本市场立即做出反应。 10月10日开盘,闻泰科技股价立即跌至限制。直到10月15日两次跌停后才勉强止跌。事发前市值蒸发超百亿。东方股论坛上,投资者的焦虑与分歧交织在一起:有网友感慨“五年布局的梦想一日破灭”,也有技术分析人士分析“慷慨216亿的风险才是真金白银”,更有乐观人士期待“国家层面的介入才能打破局面。最新消息是,中国半导体协会也公开了 14日发表声明。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在声明中明确表达了对此事件的关注,反对滥用“国家安全”概念,对中国企业海外分支机构实施选择性、歧视性限制。但对于闻泰科技来说,除了争取理性能够合法权益的同时,也应该认真考虑如果nexperia缺失了怎么办?普通投资者可能对闻泰科技还比较陌生,但其创始人张学政却早已在科技圈小有名气。张学政,1975年出生于广东梅州。 2006年,他以10万元创立闻泰通讯。这位电子工程专业毕业的商人,早年在深圳华强北街头,搬运电脑,向个体商贩兜售主板设计方案。第一款产品W100非常畅销。与展讯合作的双卡双待主板甚至获得了TCL、波导等大厂的订单。 2008年的行业寒冬成为一个重大转折点。张学政果断从主板设计转向经营ODM手机工厂,并投资建设自动化生产线。 2013年其决定承接红米手机代工订单堪称神来之笔。单品销量突破1亿台,帮助闻泰坐稳全球最大ODM智能手机制造商的地位。但ODM业务的低毛利率一直让张学政感到担忧。 2017年借壳中银进入A股市场后,他开始筹划向价值链上游迈进。 2018年,张学政在荷兰成立Nexperia半导体。此次被业内称为“蛇吞象”的并购,采取了“两步走”的策略:先是联合集成电路、格力电器等章以114亿元收购安世部分上层基金LP,随后在2019年通过发行股份和支付现金方式合计提供199亿元,最后以98.23股的价格收购了安世的部分上层基金LP。 总价268亿元,创最大跨境并购纪录当时国内半导体的离子就是这样。并购后的合并一度显示出奇迹般的效果。闻泰科技净利润从2018年的6101万元下滑至2019年的12.24亿元。2019年至2023年,闻泰科技净利润累计超过89亿元,支撑闻泰科技市值突破千亿。但 SHI 立即成为目标。 2021年7月,Nexperia以6300万英镑收购英国级芯片公司NWF,试图布局IGBT产能,但这引发了英国国家安全和投资法的追溯审查。尽管安世提出放弃敏感业务、接受政府共同管理等妥协方案,但NWF仍被迫在2024年以1.77亿美元出售给美国Vishay,这场拉锯战成为荷兰危机的预演。不过,细心的投资者可以看到,闻泰技术的逐步扩张人类学已经开始出现。 2024年,闻泰科技年报显示,公司归属母公司净利润为亏损28.33亿元,较上年利润11.81亿元大幅下滑339.83%,扣除非盈利收入后亏损扩大至32.42亿元;非营利后净利润连续三年同比负增长。 2024年12月,闻泰科技被纳入美国实体清单后,闻泰科技整合业务遭遇客户信任危机,收购新项目受阻,导致第一阶段确认的递延税资产减记,并计提相关商誉减值。财务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中报,公司商誉价值高达21498万元。也就是说,未来闻泰科技的技术障碍io只有10%就会对其性能产生很大的影响。敲黑板!如果Nexperia继续失控,这个商誉将成为压垮To业绩的一块巨石。回顾发展史,闻泰科技的扩张从未停止。除半导体业务外,公司还陆续进军产品集成、光模块领域,形成“兵强马壮”格局。然而,快速扩张导致资源分散。 2024年的亏损主要集中在产品集成业务,而光模块业务尚未形成规模经济。显然,闻泰不仅要设计芯片,还要搞代工生产,还投入终端集成。战线太长,很难在各个领域建立绝对优势。当然,这并不是说闻泰科技完全错误。毕竟,如果它真的赢得了NWF,那就是应该会在芯片级芯片领域有更多的进展。但必须要说的是,企业并购,尤其是外资并购,必然要冒政治风险等不可预见的情况。否则,当发生变化时,对业务发展的影响会更大。对于闻泰科技来说,海外收购并没有什么错。问题是步子大了,但风险意识淡了。而且,该公司连续三年非营利同比负增长,2024年出现亏损,都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并购并不是万能的。眼下,闻泰科技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想办法把安世夺回来。值得一提的是,阿姆斯特丹上诉法院10月14日出具的法庭文件提供了关键线索:今年6月美荷外交会晤期间,美方明确要求安世“更换中国CEO”,甚至表示最终目标是“中国撤资”。所谓“管理缺陷”,实际上是满足美国处罚要求的借口。这一发现为外交干预提供了强有力的基础,也揭示了事件背后地缘政治博弈的本质——中美科技战的延续,荷兰充当美国的棋子。从目前的情况来看,闻泰科技收复安市的关键在于中美科技战。在期待好结果的同时,我们也应该做好“失去安世”的最坏情况的准备。 首先,回到老旧的ODM代工之路似乎是安全的。毕竟闻泰凭借红米订单实现了智能化,但行业环境今非昔比。智能手机出货量持续下滑,领先品牌纷纷自建产能。 ODM行业毛利率跌破2%,难上加难支撑公司年营收超过735亿元。走车规级芯片之路虽然充满挑战,但更符合产业升级的方向。闻泰科技在该领域积累了一定的基础。市场研究机构Yole Group预测,到2029年,全球功率SIC器件市场规模将突破100亿美元。如果能抓住这一机遇,闻泰科技有望实现细分领域的突破。值得注意的是,从华为孟晚舟案到安世半导体被冻结,一系列事件暴露出中国企业走出去面临的新风险。西方国家对中国资本的“技术分析”是从整合收购阶段转向运营阶段。这些案例警示中国企业走出去要充分评估地缘政治风险,在敏感地区筑起“防火墙”,防止关键技术过度集中在高发地区。- 风险领域。这也提醒中国半导体企业,在走出去的同时,一定要打牢国内产业链基础。链,加强自主可控技术研发,避免重蹈“海外资产卡壳”的覆辙。这场危机终将结束,但在全球化的征程中,中国科技企业如何应对开放与封闭的博弈,如何在坚守科技初心的同时规避地缘政治风险,将是所有中国科技领袖必须回答的时代尺度。 【文章仅供交流,不构成投资建议。请您注意投资风险。码字并不容易。如果您的手机还有电,请点赞转发。非常感谢】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