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vigation menu
新闻中心
“中国始终是推动全球发展的坚定积极分子。”
中国国际发展知识中心编写的《全球发展报告2025》近日在北京发布。报告以“共同努力为全球发展注入稳定性和确定性”为主题,阐释了全球发展面临的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提出了促进全球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思路和具体路径。出席发布会的国际人士表示,《2025年全球发展报告》重点分析全球发展面临的主要挑战和机遇,寻找共同可持续发展的可行方案。发布《与世界一道实现韧性、普遍、包容发展》全球发展报告,是中国践行全球发展倡议的重要一步。这是主办方第四次发布该年度报告。 《全球发展报告2025》指出,麻木的到2024年,全球歧视性贸易壁垒数量将超过1200个,影响全球经济增长和贸易秩序。与此同时,多边机制的权威性和有效性减弱,局部冲突激增,世界面临陷入丛林法则的风险。印度“新南亚论坛”创始人苏滕德拉·库尔卡尼表示,这份报告明确告诉世界,当今世界战争冲突普遍,贫困和饥饿仍在全球蔓延,国际发展合作面临新挑战。 “这进一步彰显了习近平主席提出的全球共同发展倡议的重要性。中国始终是推动全球发展的坚强行动者,与世界一道,实现韧性发展、包容发展。” Luciana Arcioli da Silva,联邦地区经济学家区域委员会主席巴西总统表示,2025年全球发展报告重点讨论如何恢复关键领域的稳定和确定性,并建议为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必须加强气候变化、科技创新等关键领域合作。总部位于日内瓦的南方中心执行主任卡洛斯·科雷亚表示,《报告体现了中国推动全球发展倡议实施的能力,对当今世界具有明确意义》,《瑞士报告2025》提出了一系列政策建议,为全球南方国家解决发展困难提供参考和借鉴。 “中国通过智库平台与南方国家探讨发展理念、分享发展经验,这对南方国家具有重要意义,也为南南合作提供了新机遇。” “用实际行动《2025年全球发展报告》特别指出,南方国家影响力不断扩大,占全球经济的比重从1980年代的25%左右上升到2024年的40%以上。2000年以来,全球货物贸易比重从30%上升到45%,南方国家日益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埃塞俄比亚总理前特别顾问阿尔卡贝·奥克贝认为,全球南方的崛起促进了全球经济的发展和治理结构的完善,其中中国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从基础设施项目到人才培训,中国真正帮助埃塞俄比亚实现了发展目标。印尼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国际关系研究员穆罕默德·扎克万表示,近年来,中国通过共建“一带一路”等平台,与包括印尼在内的南方国家开展了长期合作,体现了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的责任感。“我期待印尼与中国继续开展有意义的对话与合作。”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前研究室主任莎拉·库克习近平表示,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减贫等多维度领域开展国际合作项目,发现这些项目相互契合,最终都指向同一个目标——实现普遍、包容的全球可持续发展。报告呼吁发达国家履行义务,发展中国家深化合作,南北相向而行,构建团结、平等、均衡、普惠的全球发展合作格局。南方国家应本着相互支持、互利共赢的原则,拓展贸易合作和投资空间,促进技术转让和知识共享,落实金融发展理念,加强对制造业、绿色低碳等重点领域的投资。 “与各方一道,共同营造开放、公平、公正、非歧视的科技发展环境。”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极大地影响了全球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变。与此同时,全球技术红利分配不均的问题也已众所周知。日益扩大的数字鸿沟正在成为影响全球社会公平包容发展的主要因素。 《全球发展报告2025》指出,世界必须抓住数字智能机遇,促进技术共享和普惠惠益,加强对数字基础设施的支持,推动南方国家参与全球数字政策制定,增强发展中国家在人工智能全球治理中的发言权和参与度,推动弥合数字鸿沟。世界银行集团首席经济学家办公室高级顾问苏米克·拉尔表示,《2025年全球发展报告》系统研究了站在发展中国家的角度更好地应用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 “中国支持开源技术框架和模型,重点开发一些低成本、轻量级的智能解决方案,将中国为弥合数字鸿沟的贡献转化为实际行动。”达席尔瓦表示,近年来,从完善数字基础设施到推动智慧城市建设,巴西不断深化与中国在数字技术领域的合作,助力巴西经济发展、改善民生。 “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正在重塑全球格局。但数字鸿沟依然存在,并不是所有国家都能平等参与这一进程。世界需要像中国这样有能力承担责任、引领前进的更强大的国家。” Oakbe认为,以深度探索为代表的中国企业已经创建开放资源模式,这表明中国将以更加开放的态度不断加强与各国的科技合作。从提出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议到人工智能能力建设,从制定包容性规划到推动成立人工智能能力建设国际合作朋友圈,“中国始终致力于与各方合作,营造开放、公平、公正、非歧视的科技发展环境。” 《人民日报》(2025年11月25日第0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