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vigation menu
这是纪念新生力量史无前例的事件。
上周,理想突然发起主动召回。从本周开始,它将召回Mega 2024辆汽车,共计11,411辆。
官方召回原因是该批次冷却液防腐性能不足。在一定条件下,会导致控制冷却回路的电动蓄电池冷却铝板和电机前部腐蚀、漏液,导致汽车亮灯、限电、断电。极端情况下,这会导致动力电池热失控。
此次建议召回的内容是免费更换车辆的冷却液、动力电池和前置电机控制器。理想情况下,更换一辆车需要一个工作日。更换一万辆汽车和整个电池组的总成本肯定是数亿。
此次召回与大型空调自燃有关不久前,上海发生了一起事件。不过,事故调查尚未结束,Perfect站出来承认自己犯了错误。
这么说吧,这种立正挨打的态度,还真是少见。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仅仅因为冷却剂问题而付出理想的大代价,甚至更换电池?颈哥和一些热管理相关的业内人士聊过,发现冷却液可能不是很多,但对于新能源汽车来说也算是一个重要的东西。
我们都知道,无论是汽油机还是电动汽车,冷却液都是一个重要的部件。其作用,顾名思义,就是快速散发部件产生的大量热量,同时还具有防冻、防腐等功能。
驾驶过汽油车的有经验的司机应该很熟悉。颈哥发现了。有人踩油门太硬了,导致发动机冒烟。然后他们将一些水倒入冷却剂中并继续运行。 (当然颈哥不建议这样做)
这是因为水实际上是冷却剂的成分之一。通常,冷却剂有两种主要成分:乙二醇(有时是丙二醇)和水。水的比例约为40-60%。水的量决定了冷却剂的冰点和沸点。
在油车上,冷却液确实不是什么特别的,否则水不会被送来。
毕竟油车的发动机是一个很大的热源,冷却液主要在发动机缸体周围循环。它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机械系统,不涉及高压电。冷却液只能观察这个大个子。可以时不时喝点水,可以憋一会儿。
但在有轨电车中,电池、电机、电子控制,包括智能驾驶控制器等c 都是热源。这些都是高压元件。不同的部件有不同的工作温度。车企会将这些需要散热的部件与水冷管路连接起来,形成循环系统。
工作环境不同,显然要求也不同。电动汽车与汽车最大的区别在于导电性,即液体导电的能力。
然而,电车内外的一堆部件却带有400V和800V的高压。当碰撞导致冷却剂泄漏时,触电可能会成为严重事故。因此,有轨电车冷却液的电导率必须很低,小于100μs/cm,只有油车的零点几。
除了导电性之外,由于油车发动机中铸铁材料较多,而电动车冷却系统中铝材料较多,因此两者的配方也不同。
可能是因为这个哑光r相对较新,直到今年10月,第一版有轨电车冷却液国家标准ay才发布。在此之前,电动汽车的冷却液是按照13年油车的标准制定的。
但我们无需惊慌。颈哥咨询了车企相关人士,他表示:“原来的标准太低了,车企也没有遵守。新国标虽然变高了,但实际上企业的标准比国标还高。”
基于这个区别,电动车的冷却液显然比油车的冷却液要复杂一些。因此,与车油时代相对常见的冷却液不同,新能源车企会根据自己车型的特点来设计自己的冷却液。
虽然策略不同,但一般来说,车企选择冷却液后,不会做出任何改变。至少有相同型号平台将使用相同的冷却剂。
首先,由于冷却液研发周期不短,车企不可能每一款新车型都使用新的冷却液。
其次,汽车冷却液涉及的成分较多。从电池系统到前后电机的材料选择,冷却液是否匹配都要考虑。
它的影响有多大?有汽车研发人员直接表示“先确定冷却液,再开发零部件”。他们首先确定使用哪种冷却剂,然后根据这种冷却剂组装和匹配所有零件。
“因为以后更换冷却液后,其他部件的所有测试都要重做,所以一般不会做。比如水管冷却测试出现泄漏,那么就改水管橡胶配方,而不是冷却液。”
可以说冷却液影响着整个车辆。 。 。
测试中还包括了Mega此时遇到的防腐问题时间。注意,这个防腐问题不是为了防止冷却液腐蚀,而是为了防止冷却液腐蚀其他零件。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冷却液中会有一定量的缓蚀剂来减缓和防止腐蚀。
缓蚀剂配方是每个公司的秘密,那么如何知道缓蚀剂是否有用呢?国家标准中有两种冷却液腐蚀试验:静态腐蚀和循环台架腐蚀。
静态腐蚀是将材料浸泡在冷却液中,静置14天,看是否腐蚀。实验台就是把散热器、水泵、动力电池冷板等部件放到模拟实际工况,做40天,然后看效果。
但实验就是实验,实际情况还是比较复杂。
例如,国标仅采用黄铜、紫铜、3003a等耐腐蚀的特定材料。铝。不过,冷却工程师小A告诉我,车内实际接触冷却液的材料远不止这些。当他们开发时,他们必须对车内所有与冷却剂接触的材料进行腐蚀测试。
再比如,国家标准要求测试必须在80℃的高温环境下进行。小A说,他们还需要做工况更恶劣的高压釜腐蚀测试,在高温下增加高压,使用更多的酷刑手段。
但毕竟这些测试都是压缩的时间和密集的工作条件。用一两个月的测试来模拟车辆长期使用的结果。通过测试并不意味着以后不会出现问题。
冷却液除了耐腐蚀外,还具有橡胶材料相容性、稳定性等,由此也可以看出,开发合适的冷却液需要考虑很多维度,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回到这段完美的回忆。作为市面上首款使用5C电池的纯电动车型,Mega对于散热的需求很大。有业内人士认为,可能正是因为如此,才没有采用L系列冷却液。
在各车企都在压缩开发周期、争夺新车上市速度的当下,Mega冷却液问题也可能与新技术和开发进度有限有关。
Mega标配前后双电机,均与冷却液接触,但完美召回仅涉及更换前电子控制装置,而不是电机。很少有人猜测这可能是因为电机的合金材料不同,但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可能很复杂。
“多跑PA路试,覆盖几十万、几十万公里,是最合适的。”正确的方法来验证问题。”
这次理想的处理方式确实很快。但从问题本身来看,新能源汽车这个电动化的大设备,确实不怎么被忽视。
不可靠的部件可能会导致重大自燃事故。也许我们在面对这个新事物时都应该更加耐心和谨慎。
作词:白日梦
编辑:面条线,将脖子向右扭转
美术编辑:轩轩
图片及数据来源:
理想汽车官方
GB 29743.2-2025《机动车冷却液第2部分:电动汽车冷却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