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将统治中国和美国?
![]()
2025年并不是中美关系史上最紧张的一年。今年以来,两国交往顺利,没有出现政治军事紧张局势。然而,在经贸领域,却是动荡不断的一年。今年可能是两国经贸关系的转折点,即中国开始从耐心克制转向明确反制,从“遵循对等反制”转向“关键供应链反制”。古代经典《鬼谷子》中说:“人以治人为贵,以治他人为不贵;治人者得权,治人者丧命”。强调主动性的重要性。如果你有能力接受iWell,你就可以主动。如果你被别人控制,你就无法控制自己的命运。历史背景:作为全球最大的经济体、最大的市场、金融中心l、科技、军事超级大国,美国在全球经济贸易中始终处于主导地位。 1947年关税与贸易总协定、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的乌拉圭回合谈判、1995年1月成立的世界贸易组织,都是美国最初推动的经济全球化框架安排。但历史到了今天,美国却踢了这些组织,决定把它推广过去。目前,世贸组织166个成员中有165个普遍按照世贸组织非歧视、自由贸易、公平、透明原则开展贸易活动。只有美国与其他成员之间的关税安排不属于世贸组织规则,由美国自行决定和定制。当美国对某人感到不舒服或者认为某人对自己构成“威胁”时,就会动用长时间的戒备等“武器”。并通过经济制裁和出口管制来加强管制。反制背景:今年4月2日,特朗普发起关税战,顿时引发中美经贸关系新一波浪潮。然而,暴风雨中,航程并没有停止,仍在前行。 “抵而不破”、“磨而不撕”。有的地区会继续合作,有的地区会继续冲突,有的地区会出现很多分支,有的地区会出现剧烈的起义。这完全取决于双方对敏感行业的了解以及对彼此态度和行为的判断。美国的主要想法是,过去吃了很大的损失,现在想把它拿回来,所以不断地放狠话,施加极限施压,以尽可能多地得到。同时,继续推进“制造业回流”,加强自主创新建设关键供应链,减少对中国的依赖。中国的基本态度是,经贸关系的本质是互利共赢,“合则两利,斗则俱伤”。如果存在分歧和冲突,我们可以协商解决。中国很少主动先发制人,其战略就像对方战略的镜像——谈、开门、打、陪到底;他们不攻击我,我就不攻击他们;如果他们攻击我,我就攻击他们。 5月在日内瓦、6月在伦敦、7月在斯德哥尔摩、9月在马德里,中美双方举行了四轮经贸磋商,达成许多共识,避免了冲突升级。但也可以看出,合作的基础不是很牢固,总有绊脚石,表现出犹豫和挣扎的状态。为什么我们又要谈论它一次又一次,每次都是“开放且有建设性”,但我们却回不去平静的日子了?阿玛哈的原因是,美国一边说,一边解决问题,又不断制造出新的问题。当美国取消一些限制时,通常会引入新的限制。比如,马德里会谈前两天,美国突然将23家中国实体列入实体清单,其中13家是半导体和集成电路企业。中国立即宣布对原产于美国的进口模拟芯片进行反倾销立案调查。马德里会谈后,美国在20多天内出台了20项打压中国的措施。特别是美国商务部工业与安全局(BIS)发布了出口管制实体清单“渗透规则”。主要内容是:对于列入“美国实体清单”或“军事最终用户清单”的公司,其子公司持有50%以上股份的公司将自动受到同样的监管控制处罚,少数股东的关联公司也将受到更严格的审查。过去,美国只对名单上的企业本身施加限制。 “同时封锁”规则旨在杜绝企业通过子公司规避制裁的漏洞,从“定点打击”升级为“网络封锁”。而且,规则将于9月30日发布之日起生效,没有任何过渡期。它影响了中国企业在全球的数千家子公司。这与荷兰政府在全球运营的一位人士有关,该公司是闻泰科技旗下的子公司Nexperia。闻泰科技聘请的一位荷兰律师表示,“荷兰经济部显然是追随美国政府的小绵羊”。经贸谈判无疑是有效的。如果我们不谈论它情况可能会更糟。通过交谈,我们可以了解彼此的底线和顾虑,找到共同点,而不是玩死亡游戏。但美国一方面在谈判中要求中方照顾其关切,另一方面又不断打压中国企业。中方不可能接受所有谈判,也不可能将所有希望都寄托在谈判上,所以反制措施是必要的。强反措施近日公布的反制内容主要包括:1、对稀土项目实施出口管制,计划于12月1日实施; 2、11月8日起,对高性能锂电池及其制造设备、正负极材料等重点物项实施出口管制; 3、10月14日起,美国船舶将收取特殊港口费。三项措施中s,对船舶征收特殊港口费是直接的反向反应,并且已经实施。今年4月17日,美国宣布对中国海事、物流和造船领域进行301调查的最后步骤。自10月14日起,将对中国有关船舶征收港口费。接下来的几个月,中方将向美方加强交涉,作出书面答复,并就双方如何开展相关产业合作提出建议。但美国采取消极态度,并于10月3日发布公告,明确了对中国船舶收费的具体要求。中国需要反击。我从中国主要船公司得到的信息是,由于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造船国,从原材料的进口到中间产品和最终产品的出口,海运量非常大,从国外出口的货物也非常多。美国的资源有限,所以美国征收的费用肯定会超过中国征收的费用。单从征税数额来看,是非对错。称重。中方的回应重要的是表明一种态度,即“只能忍不能停”的局面已经过去了。中国对稀土和高性能电池相关产品的出口管制更加严格。我们先来看看稀土。中国商务部和海关总署的公告明确将含有原产于中国的稀土物品价值0.1%的外国制造的产品,以及使用原产于中国的稀土相关技术的外国制造的产品纳入管制物项范围。技术涵盖范围广泛,包括稀土开采、分离冶炼、金属冶炼、磁性材料制造、稀土二次资源回收等。导体离不开稀土,中国此举可以说表达了在半导体供应链中的一票否决权。我们来看看高性能电池的主要项目。据彭博社数据,今年前7个月,美国用于电网级储能的锂离子电池约有65%从中国进口。如果限制进口,美国电力系统的运行将面临挑战。这并不意味着美国没有能力发展自己的稀土供应链和高性能锂电池供应链。问题是时间。中国供应链的背后是长期积累的庞大工程能力体系。短时间内复制一个是非常困难的。接下来的反制措施中,美国已经习惯了当“控制者”。既然尝到了“控制他人”的滋味,被别人“卡住”,自然感到“惊讶”和“尴尬”,认为中国正在升级贸易战。在中国实行稀土出口管制后,特朗普宣布将从11月1日起对所有中国产品征收100%关税,并限制所有关键软件向中国出口。在10月15日的新闻发布会上,美国财长兼贸易代表格里尔还指责中国“大举加强对稀土材料的控制,不亚于对全球供应链的强行针对”,并表示这将对全球半导体、人工智能、MGA智能手机、汽车、家电、国防等行业产生深远影响。不过,美国也很清楚是什么原因导致了中国的反击,也知道那是什么。所以我们不断调整口径。特朗普称中美都不想陷入经济衰退美国希望帮助而不是伤害中国,而且高关税是不可持续的。贝桑上周在内阁会议上表示,局势正在降温,双方代表团将在马来西亚会面,为APEC会议期间两国领导人的会晤做准备,事情将会重回正轨。 2025年APEC会议,即亚太经合组织第三十二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将于10月31日至11月1日在韩国庆尚北道庆州市举行。据说现在只剩下大约十个人了。这十天非常关键。特朗普100%加征关税的生效日期是11月1日,中国稀土出口管制的生效日期是12月1日。如果双方能够在APEC会议之前踩刹车,贸易战就会消失,避免大幅加征关税。北京时间10月1日上午,中国领导人李峰将与各方举行视频通话美国领导人贝桑特和贸易代表格里尔。双方同意举行新一轮中美经贸磋商。尽快进行经贸磋商。虽然双方在分歧较多的情况下不可能迅速达成全面的一揽子经贸协议,但至少表明双方都不希望看到两国经贸格局继续恶化,正在努力管控分歧,以免失控。近期,针对美国对中国稀土出口管制的强烈抵制和误解,以及多国对稀土供应的担忧,中国商务部多次强调,中国出口管制不是禁止出口,而是为了防止稀土非法流动。关于毁灭性武器和其他扰乱秩序的装置;只要是用于民用目的并符合出口申请,都能获得批准,相关企业无需担心。美国反击美国的信心是从进出口平衡的角度审视中国,从关键技术的角度遏制中国。这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基于多年积累的强大工业能力,从量变到质变,中国开始从供应链关键资源的角度抗衡美国。一旦开始,就很难停止。如果继续相互控制,事情会逐渐漂移和腐烂吗?这是有可能的。但我个人认为,大概率不会发生。短期来看,双方是不可能完全脱离对方而存在的,或者说,如果彻底离开,双方所要付出的代价是不会被注意到的,到最后他们都会觉得重要的是,即使美国不再购买中国出口的钟表、电热毯、圣诞装饰品,美国消费者能忍受吗(事实上他们不会容忍),他们会阻止中国企业吗?不,他们会开拓不同的市场。虽然他们赚的钱没有美国市场多,但由于性价比优越,西不亮东亮也不至于饿死。从长远来看,关键在于技术创新。那么,美国实施更严格的技术管制是否堵住了中国的升级之路?这几年的历史已经证明,你组织得越多,我的突破就越多,即使成本更高。今年7月,谷歌前首席执行官施密特在参加上海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后撰文称,美国人们应该意识到,竞争对手将在某些领域获得主导地位——尤其是机器人、电动汽车和一些生物技术。 “我们必须放弃‘美国永远第一’的幻想。”他还谈到了电力和计算能力。 “如果美国没有足够的电力,美国将在电力供应和应用实施的主战场上被中国超越。” “中国已经解决了电力问题。他们也有优秀的软件人才和优秀的企业家。”对于大模型,他认为,“美国的大模型更可能是闭源+付费,而中国的大模型是开源+免费。那么,政府和没有雄厚资金的国家,特别是‘一带一路’覆盖的国家会选择什么?他们很可能采用中国的大模型,不是因为它们最先进,而是因为它们免费。”但在中高端产品。 《2023年联合国技术与创新报告》显示,在工业4.0前沿技术、绿色前沿技术、其他前沿技术三大类中,中国的专利价值分别占全球的49%、56%和27%。尽管中国在高价值专利和高被引专利指标方面仍落后于领先国家,但事实是有目共睹的。不可能通过技术控制来阻碍中国的技术发展。压力之下,中国发展得更快。近日,NVIDIA CEO黄仁勋在美国对话中表示,由于美国的出口管制,NVIDIA已经100%撤出中国市场,在中国市场的份额从95%下降到0%。他认为,美国肯定想赢得人工智能竞赛,所有政策制定者都希望做正确的事情,并希望美国获胜。何然而,“伤害中国的事情也可能伤害美国,或者更严重。”对于中国来说,当然不想受到伤害,但这似乎是一个非常好的转变——如果真的受到伤害,很多中国企业可以将自己遭受的伤害转化为让自己变得更强大的力量。虽然中国的工业能力会不断提高,但估计几年后美国在限制中国方面会更加谨慎。不是从逆袭到逆袭,而是以一己之力造福天下。最近,我看到一些观点认为,中美经贸博弈中,中国已经开始由守转攻,反击已经开始。我不太同意“反击”论。我们当然不接受不平等待遇,但反击不是为了腐朽。 “合理对策,稳定和平”才是更明智的态度。首先,虽然比例中国对美国的出口占出口总额的比重正在下降,对美国的贸易顺差仍然占中国顺差总额的很大比例。此外,中国向第三方经济体出口的很多中间件,在制成完整产品后,最终出口到美国。美国对中国整体对外贸易仍具有重大影响。经济关系和贸易是一个大系统。根据统计数据,美国存在较大的赤字(这在一定程度上是一个统计问题)。但互利共赢仍是首要状态。美国在中国的资本收益和服务贸易顺差也很大。特朗普期望中国从美国买很多东西,但并不是所有东西都会烂掉。因此,千方百计改善经贸关系应该是总的原则。其次,虽然“相互干扰”和“相互欺骗”中美经贸领域的“控制”问题无法消除,考虑到全球经济的深度融合,每个经济体完全放弃全球供应链的支撑是绝对不可能的。如果中国以“反击”为总逻辑,不可能不对全球供应链产生影响。“大象打架,草遭殃”,中国对外的“反击”是可想而知的,这很可能会造成全球供应链的损失。 中国长期以来建立的国际信用是“对全球供应链的安全稳定负责”。最后,中国发展的主旨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对内为人民服务和对外为人类服务是一个统一体。这两项服务的经济基础都是高效可靠的中国供应链。中国供应链服务世界,没有世界市场就无法存在。如果与世隔绝,世人不要它,或者世人不要它。如果我们不给,中国的供应链就没有任何意义。美国现在把美国放在第一位,而中国则重视和平、合作共赢、共同发展。中国明确反对“生死攸关”的战争法。中国的思想就是社会的思想。正如中国领导人所说,“这个世界容得下中国和美国,各自的成功对彼此都是机遇”。如果我们也在思考思考、零和博弈,如果“反击”成为一种预测,大家想、说、做,那么所谓的“脱钩”、“平行世界”、“半球化”就能实现。这不是一种快乐,而是一场长期的灾难。谁将统治中国和美国?基本上,没有人可以控制任何人。任何想统治对方的人每一天都可能开始迷路。如果你做好自己的事情,不断提高自己的技术,你就有获胜的条件。凭借各方面的实力和国际社会的支持,我们有条件获胜。最终,价值观仍然获胜。它不是通过投降或征服任何人来获胜,而是通过造福世界并赢得真正的信任和尊重。欢迎来搜狐查看更多